台媒:谷歌地图更新 台海军左营军港多项战备强化措施曝光******
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Google Earth于近期更新台湾岛内部分地区图像,左营军港动态引起军事迷的关注,除港内60余艘泊靠或在干坞进行维修的大小舰艇被以高显像解析呈现外,还有多艘舰艇、潜舰进出港动态被曝光,其中包括一艘泊靠的“康定级”舰船舯已架起鹰架,显然是已展开性能提升与改装工程的测试舰;而台海军256战队的水星码头有“海龙级”潜舰正在进行工程吊放工程,似在进行物资补给或有关装备吊放。港内运作动态曝光。
Google Earth分辨率愈见提升,左营港内不少动态因此被曝光,包括一架S-70C反潜直升机在港内飞行,附近有泊靠的两栖船坞舰“玉山舰”,推测可能在实施直升机甲板落舰程序;水星码头外则有“海龙”或“海虎”潜舰正航行进港准备泊靠,水星码头泊有一艘“海狮”或“海豹”潜舰外,另有一艘“海龙级”潜舰集吊车与搬运车,类似在进行鱼雷或反舰导弹吊放,但因此处并非危险品码头,推测进行补给物资吊放,准备实施耐航训练,或正进行有关装备吊放。
Google Earth此次更新的卫星图像中,左营港内有两艘一级舰正要出港,一艘“海龙级”潜舰已返港正要泊靠,潜舰船艏可见多个突起物,疑为天线。此外,左营港南侧波堤外,台军方正在赶工增加减淤、清淤水上工程。
而台海军投入431.5亿元(新台币)经费,要以9年时间执行6艘“康定级”军舰(拉法叶舰)的“战斗系统性能提升案”,并大幅换装军舰上的雷达、导弹发射系统以及配置的防空、反舰导弹。此次Google Earth图像呈现出此案首艘原型舰已泊于左营港内,船舯舰岛已搭起鹰架,显然已开工进行装配。而附近还泊有台湾“中科院”测试相位阵列雷达与垂直发射系统的“高雄舰”。一张卫星图像披露台海军多项化战备行动。
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有哪些调整?国家卫健委回应****** 今天(1月9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核心理念就是对新冠病毒感染按照常规的乙类乙管传染疾病进行管理和救治。新版诊疗方案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调整: 一是在收治措施方面,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按照“乙类乙管”相关措施要求,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根据病情救治需要,选择居家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为此,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措施,不再要求将感染者转至定点医院或亚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收治。 二是在出院标准方面,不再对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由于不再强化感染者的隔离管理,临床医生更多考虑的是患者病情本身的情况。为此,十版方案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疾病诊治要求,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临床症状等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综合研判,来决定是否出院。但是在这里也需要强调的是,从感染者的角度,即便是不做核酸,出院以后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居家的健康观察,也是以不参加社会面活动为妥,所以这一点上要综合把握。 此外,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了诊断和治疗手段。在诊断标准方面: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纳入其中。主要考虑,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随着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优化成熟,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能够通过抗原检测得到及时诊断。同时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方便感染者特别是居家治疗的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在临床救治方面:国家卫健委充分借鉴三年来取得的宝贵经验,一是加强关口前移;二是进一步规范重症救治;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四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 刘婷玉 央视新闻客户端) 快三平台地图 |